新闻动态

推动全球无创血糖监测革命

空腹血糖正常就安全?警惕“隐形糖尿病”的3大信号!

发布时间: 2025-04-14


“我每年体检空腹血糖都是5.6mmol/L,没想到突然确诊糖尿病!”45岁的张女士近期因视力模糊就医,检查发现糖化血红蛋白高达8.5%,确诊2型糖尿病。
医生叹息:“空腹血糖正常≠血糖安全!很多人被‘隐形糖尿病’悄悄盯上……”

 

为什么空腹血糖会“骗人”?

空腹血糖仅反映夜间至清晨的基础血糖,但以下两类人群可能“隐藏危机”:

胰岛素抵抗者: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,空腹时勉强维持正常,但餐后血糖飙升。

糖尿病前期(糖耐量异常):空腹血糖≤7.0mmol/L,但餐后2小时血糖≥7.8mmol/L且<11.1mmol/L。

中国约 3.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,若不干预,70%会在10年内发展为糖尿病!

“隐形糖尿病”的

3大身体信号

信号1:餐后犯困、心慌,警惕“血糖过山车”

典型表现:吃完饭后昏昏欲睡、头晕手抖,2-3小时后缓解。

背后原因:餐后血糖快速升高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,引发反应性低血糖。
✅ 建议行动:
自测餐后2小时血糖(目标<7.8mmol/L),或做 OGTT(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)。

信号2:皮肤变黑、褶皱增厚,可能是胰岛素抵抗”

典型表现:颈部、腋窝出现 黑棘皮症(灰褐色斑块,触感粗糙)。

背后原因:高胰岛素血症刺激皮肤增生,常见于肥胖、多囊卵巢综合征人群。
✅ 建议行动:
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(正常值<25μU/mL)和 HOMA-IR指数(评估胰岛素抵抗)。

信号3:反复尿路感染、伤口难愈合

典型表现:女性频繁尿路感染,皮肤小伤口久不结痂。

背后原因:长期高血糖损害免疫和血管功能,滋生细菌并延缓修复。
✅ 建议行动:即使空腹血糖正常,也应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(反映3个月平均血糖)。

抓住黄金逆转期!

3步阻断

“隐形糖尿病”

第一步:精准筛查,别只查空腹血糖

必查项目:

 

空腹血糖 + 餐后2小时血糖

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

胰岛素释放试验(判断胰岛素分泌能力)

第二步:生活方式干预,效果堪比药物

饮食:

 

每餐“211”法则:2拳蔬菜 + 1拳蛋白质 + 1拳低GI主食(如糙米、荞麦面)。

戒掉含糖饮料,用绿茶、柠檬水替代。

运动:

 

每天快走30分钟+每周2次抗阻训练(举哑铃、深蹲),提升肌肉储糖能力。

睡眠:

 

保证23点前入睡,避免熬夜引发皮质醇升高加剧胰岛素抵抗。

第三步:定期监测,动态调整

高危人群(肥胖、家族史、妊娠糖尿病史):
每3个月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,每年做1次OGTT。

自测工具:
家用血糖仪监测餐后血糖,记录“饮食-运动-血糖”三联日记。

推荐新闻